当大家都在看“小红花”的时候 这朵“小黄花”已悄悄成为了这个季节赏花的主角 不经意间 你就能闻到暗香浮动 - 冬日里,以荒芜或白雪为背景, 生长成一幅水墨画。 枝丫天成的优美姿态, 朵朵簇长的金黄花朵恰如其分, 是诗情画意;是天宇间的梵响。 蜡梅与雪,是冬日里唯二的期盼, 而如果雪遇上蜡梅,那便是“踏雪寻梅” 寻觅的便是一份天然的诗情画意,雅到极致的美好。 踏晶莹的雪,赏幽静的梅, 看金梅白瓦交响掩映,俨然身处宁静的童话世界,温暖又美好。 虞城第一波蜡梅 为初冬送上一抹鹅黄色 蜡梅,不是梅, 就像熊猫不是猫,蜗牛不是牛,河马不是马 - 李时珍《本草纲目》上记载:此物非本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 很多人把“蜡梅”写成“腊梅” 明朝的《花疏》中写道:“蜡梅是寒花,绝品,人以腊月开,故以腊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 盛开在腊月 叫“腊梅”似乎并无不妥 而对于“蜡梅”的“蜡” 作家阿来的解读是 “其花瓣上那层光如涂蜡一般” 仔细看看,就是这样光洁的质感 自古咏叹蜡梅者亦是甚众, 其凌霜傲雪,香透长空, 倾倒多少文人骚客? - “天下三春无正色,人间一味有真香”说的便是她的香而不浊、持久难忘; “闻君寺後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天工点酥作梅花”、“君不见万松岭上黄千叶,玉蕊檀心两奇绝”说的便是她的不合世俗的姿色; 冬天,寒凉的空气经过长长的呼吸道, 在纳入胸中的一瞬间, 似散入空中的烟火,四处蔓延。 但这寒凉中,却氤氲着几缕香气, 忍不住用力嗅起来, 全然不顾空气的冰凉。 这香气,就散发自蜡梅的花蕊深处。 一株两百多年树龄的蜡梅树 倚靠着燕园七十二石猴假山 一花香千里,更值满枝开 蜡梅,芳香四溢,浓郁醇厚 几朵鹅黄色晶莹的小花 在园内透出幽幽花香,清新微甜 偶有猫咪路过,慵懒怡然, 摆着一副傲娇的可爱表情, 慢吞吞地在花丛里走来走去, 灵动有趣。 漫步虞山北麓 兴福寺中一枝一朵,高低错落, 层层叠叠,微风一吹,轻轻颤动。 每一朵都有着自己曼妙的身姿 阵阵幽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蜡梅枝头俏,恍闻佳人笑 显得优雅别致,透出冬日的浓浓暖意 蜡梅花瓣柔嫩饱满 偶遇那一株株枝头 鼻中有幽香萦绕 给民居之景增添了几分高雅 一朵朵小巧玲珑的蜡梅 循着冬日的光,延伸着枝条 在古典的曾赵园中灿烂耀眼 散发出甜蜜芳香,令人陶醉 蜡梅,其实一点也不平凡, 以其独有的清香及生长姿态, 脱离于万事争妍中, 并独领风骚。 她不愿着红妆,太过惹眼。 更不愿着粉妆,显得娇气。 那一抹澄澈金黄滋润人心, 那一股淡淡的花香, 为孤寂的天地带来生气。 若有一天,你坐在屋里,静静地拥着炉火,翻一两页书,抿一两口茶,突然雪落下来,你觉得冷了,起身准备开了灯,放下窗帘,从窗口瞥见角落那一树不起眼的金黄,笼在白茫茫的雾中,顿觉的可爱起来。 相守脉脉,平生相见即眉开; 如此清欢,不说话就很美好。
声明:
相关转载内容只为公益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章或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遇到: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邮箱:1170874557@qq.com我们将及时审核、更正或删除,谢谢。